|
中文書名: |
香港名醫——推動醫療服務發展的人物(1842-2015) |
英文書名: |
|
商品編碼(BARCODE): |
9789621475312 |
國際書號(ISBN): |
9789621475312 |
出版社: |
萬里機構.
萬里機構 |
作者: |
黃大偉、陳慕華 |
譯者: |
|
尺寸: |
寬
170
cmx高
240
cm
|
頁數: |
384 |
裝幀: |
平裝 |
定價: |
$
148 |
印刷用色: |
單色 |
出版日期: |
28/3/2024 |
語種: |
繁體中文 |
|
|
|
|
|
|
|
|
本書簡介
自1842年香港島割讓英國後,西醫在香港發展超過一百多年,期間經歷多少戰亂和波折,才達到今天的高度。
本書聚焦這百多年來醫療發展史上的傑出醫生,記述他們如何開創和籌劃香港的醫療衞生服務,令它發展壯大。這些人物包括政府醫療衞生部門的醫生、醫學教育工作者、執業醫生,以至為數不多的女醫生先驅等,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他們都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在逆境中堅持,最終得以在香港醫學史上留名。
|
|
|
|
|
| 本書目錄
序(麥衛炳醫生)
前言
縮寫
緒論
第一部分:二次世界大戰前(1842 - 1941)
第一章
醫務傳教士:把西醫傳入香港
雒魏林‧ 合信
第二章
殖民地醫官和政府醫官:建立香港的醫療、衞生和健康服務
艾爾斯‧ 艾堅信‧ 克拉克‧ 亨特‧ 衞寧敦
第三章
弘揚西醫的醫生:創辦雅麗氏紀念醫院及香港西醫書院
何啟‧ 白文信‧ 康德黎‧ 佐敦‧ 譚臣‧ 何高俊
第四章
早期醫學教育工作者:為香港大學醫學院奠下基礎
狄比‧ 安爾‧ 王寵益‧ 安達臣‧ 托定咸
第五章
熱心公益的私人執業醫生:改善醫療和教育
李樹芬‧ 胡惠德‧ 蔣法賢
第六章
女醫生先驅:改變香港女性醫學的範式
西比‧ 何綺華‧ 賴寶川
第二部分: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 - 1945)
第七章
戰時英雄:在困境中做出艱難的選擇
司徒永覺‧ 賴廉士‧ 王國棟
第三部分:二次世界大戰後(1945 - 2015)
第八章
政府公共衞生專家:促進醫療保健系統現代化
楊國璋‧ 蔡永業‧ 李紹鴻
第九章
政府專家:發展新的醫學分支
何鴻超‧ 葉寶明‧ 聶守德
第十章
戰後大學教育工作者:培養醫生和培訓專家
侯寶璋‧ 紀本生‧ 麥花臣‧ 達安輝‧ 侯信‧ 王源美
第十一章
私人執業醫生:參與政治以改善醫療和康復服務
李仲賢‧ 羅理基‧ 方心讓
第十二章
首兩位女教授:開創新天地的女醫生
秦惠珍‧ 田綺玲
第十三章
最後的醫務傳教士:以行動傳播福音
巴治安‧ 區貴雅‧ 紀寶儀
結語
附錄:香港醫療衞生機構及主要官員稱謂
參考文獻
鳴謝
| |
|
|
|
| 作者簡介 黃大偉、陳慕華 黃大偉
畢業於香港大學,急症科專科醫生。後獲香港城巿大學語文學(語言及法律)文學碩士,業餘從事寫作(筆名:黃岐)和翻譯,著作多以急症為題材,如《急症室看人生》、《悲歡離合急症室》、《兜兜轉轉急症室》、《起死回生──急症現場的故事》等。近年興趣轉向醫學歷史,是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董事兼教育及研究委員會成員,曾為學會主編《杏林鴻爪:香港醫學博物館藏品選》。
陳慕華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榮休教授和香港大學名譽臨床醫學教授,出版了400多篇經同行評審的學術論文及兩本學醫書籍。退休後出版了多本與香港歷史有關的著作:The Practical Prophet: Bishop Ronald O. Hall of Hong Kong and His Legacies (何明華會督傳記)、《林護:孫中山背後的香港建築商》、To Serve and to Lead: A History of the Diocesan Boys’ School, Hong Kong (拔萃男書院校史,與馮以浤合著)、Daily Giving Service: A History of the Diocesan Girls’ School, Hong Kong (拔萃女書院校史),A Medical History of Hong Kong 1842-1941; 1942-2015;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ions of Outpatient Services 三冊。
|
|
|
|
|
作者相關書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