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康復治療——中西薈萃科研
P. 16
極片而非針灸針,因而將可能感染的風險減至最低。由此也產生了一個問
題:將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應用於針灸穴位,會否減輕臨床上的疼痛?這
療法適用於哪種疼痛情況呢?
據報導,骨關節炎(OA)影響 63% 至 85%年齡高於 65 歲的人士。
頸椎疼痛是香港成年人中越見普遍的肌肉骨骼疾病,可能由於過度使用電
腦和其他電子產品所致。一份中文版的頸部殘疾指數問卷對香港人口來說
是有需要的。因此,我與鄭茘英博士和趙帶榮博士,在中心開展了一系列
關於骨關節炎和頸椎疼痛的科研項目。14 家本地報章以及兩次電視採訪,
報導了我們有關在穴位上使用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而減少骨關節炎膝關節
疼痛的研究結果。
2001 年,著名的臨床心臟康復專家鍾斯綺文博士加入了中心,為我們
的研究方向開啟了呼吸康復的新章。通過一項臨床對照試驗,她的團隊發
現運用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在相關穴位上,能顯著提高哮喘病人在運動時
的呼氣流量。
中風康復的創新計劃
2001 年,醫院管理局指出香港錄有 26,776 宗中風事件。患者在中風
後,最常出現麻痹和痙攣所導致的上下肢功能障礙(80%-90%)。以往我
在麥基爾大學和我首位博士生 Mindy Levin(現為正教授)進行的研究發
現,將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重複應用於膝關節周圍的穴位連續三星期,可
顯著降低踝關節蹠屈的臨床痙攣評分、降低其過度活躍的拉伸反射,並改
善慢性中風患者麻痹踝蹠屈等長收縮的最大肌力。基於這些發現,我與燕
鐵斌教授、畢勝教授、陳智軒教授和伍尚美博士這四位合作者,在中心啟
動了四項關於中風患者的對照臨床試驗。我們總體的研究目標是探討不同
治療方法在不同環境中對患者中風後恢復功能的作用,研究的治療方法包
括功能性電刺激、經皮神經電刺激、心理意象訓練、任務相關訓練和家庭
康復計劃。
2005 年 1 月 7 日,路透社新聞報導了我和中山大學的燕鐵斌教授在
《中風期刊》(Stroke)(影響因數為 6.032)發表的研究成果。另一項
與伍尚美博士合作在《中風期刊》發表的研究表明,隨機接受經皮神經電
刺激療法及任務相關訓練的患者,與單獨接受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的患者
18
題:將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應用於針灸穴位,會否減輕臨床上的疼痛?這
療法適用於哪種疼痛情況呢?
據報導,骨關節炎(OA)影響 63% 至 85%年齡高於 65 歲的人士。
頸椎疼痛是香港成年人中越見普遍的肌肉骨骼疾病,可能由於過度使用電
腦和其他電子產品所致。一份中文版的頸部殘疾指數問卷對香港人口來說
是有需要的。因此,我與鄭茘英博士和趙帶榮博士,在中心開展了一系列
關於骨關節炎和頸椎疼痛的科研項目。14 家本地報章以及兩次電視採訪,
報導了我們有關在穴位上使用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而減少骨關節炎膝關節
疼痛的研究結果。
2001 年,著名的臨床心臟康復專家鍾斯綺文博士加入了中心,為我們
的研究方向開啟了呼吸康復的新章。通過一項臨床對照試驗,她的團隊發
現運用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在相關穴位上,能顯著提高哮喘病人在運動時
的呼氣流量。
中風康復的創新計劃
2001 年,醫院管理局指出香港錄有 26,776 宗中風事件。患者在中風
後,最常出現麻痹和痙攣所導致的上下肢功能障礙(80%-90%)。以往我
在麥基爾大學和我首位博士生 Mindy Levin(現為正教授)進行的研究發
現,將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重複應用於膝關節周圍的穴位連續三星期,可
顯著降低踝關節蹠屈的臨床痙攣評分、降低其過度活躍的拉伸反射,並改
善慢性中風患者麻痹踝蹠屈等長收縮的最大肌力。基於這些發現,我與燕
鐵斌教授、畢勝教授、陳智軒教授和伍尚美博士這四位合作者,在中心啟
動了四項關於中風患者的對照臨床試驗。我們總體的研究目標是探討不同
治療方法在不同環境中對患者中風後恢復功能的作用,研究的治療方法包
括功能性電刺激、經皮神經電刺激、心理意象訓練、任務相關訓練和家庭
康復計劃。
2005 年 1 月 7 日,路透社新聞報導了我和中山大學的燕鐵斌教授在
《中風期刊》(Stroke)(影響因數為 6.032)發表的研究成果。另一項
與伍尚美博士合作在《中風期刊》發表的研究表明,隨機接受經皮神經電
刺激療法及任務相關訓練的患者,與單獨接受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的患者
18